工業循環冷卻水系統廣泛應用于電力、化工、冶金、石化等行業,用于帶走設備運行過程中產生的余熱。在系統運行中,水體易受到微生物、藻類及沉積物污染,造成換熱效率降低、管道腐蝕及設備結垢。為了有效抑制微生物滋生,通常在循環冷卻水中投加氯系消毒劑(如次氯酸鈉、氯氣、二氧化氯等)。
然而,氯的投加量過低會導致消毒不完備,增加生物粘泥風險;投加量過高則可能引發金屬腐蝕、增加運行成本,并對排放水環境造成不良影響。因此,實時準確檢測并合理管理循環冷卻水中的氯濃度,對于保障系統安全、延長設備壽命、降低運行成本和減少環境污染具有重要意義。
目前循環冷卻水中氯濃度的檢測主要分為兩類:
化學試劑比色法(DPD法)
原理:利用N,N-二乙基對苯二胺(DPD)與水中游離氯反應生成粉紅色化合物,通過光學傳感器測量顏色深淺與氯濃度的關系。
優點:精度高、成本低、操作簡便。
缺點:需要定期補充試劑,人工參與較多。
電化學傳感法(安培法)
原理:水中的氯在傳感器電極表面發生氧化還原反應,產生與濃度成正比的電流信號,通過控制與測量實現在線檢測。
優點:可實現連續、實時、自動化監測。
缺點:對水質條件(pH、溫度)敏感,需要定期校準。
在工業場景中,通常會將氯水質測試器與自動投氯裝置聯動,實現“檢測—控制—調整"的閉環管理。
檢測單元:采用在線氯水質測試器(電化學安培法為主,輔以DPD法驗證)
控制單元:PLC 或 DCS 控制系統
執行單元:自動加藥泵(次氯酸鈉、二氧化氯等)
數據管理單元:工業監控軟件(SCADA系統),支持數據存儲、趨勢分析與報警
前期調研與參數設定
分析系統循環水水質特點(pH、溫度、濁度、有機物含量)
根據行業標準確定目標氯濃度范圍(如0.2–0.5 mg/L)
設備選型與安裝
選用耐腐蝕材料(如PVC、鈦合金)制造的傳感器,適應循環冷卻水的化學環境
在循環水回水管線上安裝旁路檢測裝置,保證水流穩定性
聯動控制
當檢測到氯濃度低于設定下限,自動開啟加藥泵補充消毒劑
當濃度高于上限,停止投加并啟動報警系統
數據記錄與分析
系統自動記錄氯濃度、投藥量、溫度等數據
通過趨勢分析優化投藥策略,減少藥劑浪費
日常維護
每周對傳感器進行校準,清除電極表面附著物
檢查加藥泵的運行狀態與藥劑存儲量
應急處理
濃度異常時,人工復測并檢查加藥系統及傳感器是否故障
對出現大幅波動的系統進行水質綜合檢測(含pH、電導率、細菌總數)
節能與環保
通過精準控制,減少消毒劑過量投加,降低排放水氯殘留
優化加藥時機,如在用水高峰期前預投加,平穩濃度變化
GB/T 5750.11-2023 《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消毒劑指標》
GB/T 50050-2017 《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》
ASTM D1253-21 《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Residual Chlorine in Water》
ISO 7393-2:2017 《Water quality — Determination of free chlorine and total chlorine》
工業循環冷卻水中氯濃度的實時檢測與管理,不僅有助于保障系統的消毒效果,還能延長設備壽命、降低運行成本和減少環境污染。通過引入自動化氯水質測試器與聯動控制系統,可以實現精確、連續、低人力依賴的氯濃度管理方案,為工業企業提供高效、安全、可持續的水處理保障。
管理登陸 技術支持:化工儀器網 sitemap.xml